字幕組發佈流程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簡易流程: 尋找片源>翻譯潤稿>後期製作>發布上傳[/font][/size][/font]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首先
尋找片源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提供片源的人員,必須經由Winny、Share、互聯網等方式尋找所謂的第一手片源RAW,由於日本職人所發布的片源成千上萬,所以此部分的人員必須找到高清版片源,以提供字幕組進行翻譯潤稿的作業。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次要
翻譯潤稿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得到了第一手片源RAW後,必須要有專業日文素養的人進行翻譯,其能力必須要能夠單獨聽完整部無字幕的日文片,並進行寫手稿的作業而手稿內容經常是好幾百行,其中還必須銜接日文與中文俗語中不符合的部份,並且檢查有無錯字、語意不順的地方,其潤稿檔案大小經常都是10KB以上,讀者千萬不要認為10KB是多小的檔案大小,一般打個幾行字也只有元組的大小,各位想想看吧,幾元組等於1KB,翻譯量之大,數之不盡呀!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接續
後期製作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所謂的後期製作,就是將翻譯潤稿後的稿子加上"字幕",其中又分了兩個不同的部份,第一是「時間軸」,是將潤稿的字幕條上正確的時間,使其對應到該出現的畫面,通常需要經驗豐富老練的人員,一部30分中的動畫片,可能就需要1~2小時的時間來上時間軸,這還是保守估計,新手會更慢,第二是「特效」,特效又分為所謂的「SSA/AAS文字特效」與「AfterEffect」圖像特效,其主要目的是在片頭曲與片尾曲的部份製作出類似於動畫LOGO的字幕組LOGO,還有為無字幕歌詞的部份弄些特效。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最後
發布上傳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這是最後一個步驟,也就是將字幕檔*.SSA或*.ASS壓製程各種不同格式的片子發布上傳至網路,此部分的同仁需要會製作BT種子,網盤上傳,讓各種不同國家的動音漫影愛好者能夠拿到有字幕的片子,此部分的人員,電腦設備必須良好,還要會寫AVS檔案壓製程較常見的RMVB影音格式,甚至上傳至各大影音網站例如:土豆網、優酷等等空間,使愛好者方便觀賞。
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font=細明體][size=3]總結:[/size][/font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以上便是字幕組同仁的製作流程,要翻譯一部30分鐘日文片,快一點都需要[b][color=red]3~4個小時的翻譯[/color],[color=navy]1~2個小時的時間軸[/color],[color=seagreen]1~2個小時[/color][color=seagreen]的上傳[/color][/b],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詞,而是保守估計,也就是最快的時間是如此。[/font][/size][/font]
[font=細明體][size=3][font=細明體]無論是任何字幕組的同好者,其出發點應該都是為了喜愛動漫的自己與他人,貢獻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,來做出字幕的吧?[/font][/size][/font] 原来制作动画需要那么多程序
我们有动画看多靠字幕组辛苦的劳力
可惜制作步骤我半样都不会
抱歉帮不上忙
頁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