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   
- UID
- 2
- 帖子
- 42699
- 主題
- 42285
- 精華
- 25
- 積分
- 127750
- 人氣
- 163273
- 點數
- 14448202
- 威望
- 39
- 存點
- 617397903
- 閱讀權限
- 255
- 性別
- 男
- 來自
- 神の國度
- 在線時間
- 12245 小時
- 註冊時間
- 31-5-2003
- 最後登錄
- 24-3-2025
         
|
撰文:王維基
欄名:維基解碼
閱讀了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與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的對談。黃均瑜提到,他相信周永康並不是一個有機心的激進分子,他只是一個善良、有理想的年輕人。黃均瑜在文中反問,何以回歸後年輕人對國家的感覺疏遠了,而不是近了?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?更重要的是,今後如何增加年輕人對國家的感覺,沒有感覺又何來感情?
這篇是近年少見,由建制派撰寫的「真情」文章。或許正如我昨天的文章提到,批評、打罵年輕人絕對無助事情,只會令自己與子女的距離疏遠。這篇文章可以看到黃均瑜理解年輕人的所想,亦指出了現在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,就是政府真正應該爭取和關心的對象,不單是政治人物,而是年輕人。
說穿了,這只是兩種不同的處事手法。老一輩認為必須使出強硬手段令子女屈服;但新一代着重溝通,雙方的地位沒有高低之分,更不是只有年輕人要受父母的影響而改變,而是雙方也要有準備改變的態度。不是說大學校長或行會成員說的就一定完全正確;對與錯,並不會因為年齡和地位的高低而扯上直接關係。與年輕人溝通,如果只是希望以強硬的手法迫使他們改變,那麼不如不談。
更有效的方法,是了解年輕人的想法,再想想自己能夠怎樣調整,自己改變,而不是只要求年輕人改變。 |
|